东汉开始出现,为六朝墓中常见的青瓷随葬品之一。其用途有两说,一说是溺器,俗称便壶;一说为水器。从东汉圆像砖资料证实,应属清洁用洒水器。东汉虎子,口部饰张牙露齿的虎首,常成90度角折向左侧;背有扁平式提梁,下有四足,腹部划出一条条虎纹,威武凶猛。
吴赤乌(238—249年)前后的青瓷虎子,虎身仍是圆筒体,口部基本上不见虎头装饰,只是提梁作奔虎状,腹下有四肢。以后逐渐盛行口部缩贴虎头为装饰,并以四十五度上昂,腰部收小,两侧划刻飞翼;腿部鼓出,四足蹲伏。西晋时又出现一种圆球腹、平底,没有虎形装饰的虎子,但数量较少。东晋、南朝时圆形虎子盛行,虎形虎子少见。南朝墓中有的虎子器形 很小,系明器,不是实用器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