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 网站首页 | 文章中心 | 陶瓷工艺美术词典 | 景德镇陶瓷款识 | 雁过留声 | 影视中心 | 收藏论坛 | 
您现在的位置: 景德镇陶瓷在线 >> 文章中心 >> 陶瓷艺术研究 >> 综合陶瓷艺术研究 >> 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
[组图]陶瓷装饰与动物世界的关系         ★★★ 【字体:
陶瓷装饰与动物世界的关系

作者:朱正荣    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    点击数:    更新时间:2005-8-31
景德镇陶瓷在线 http://www.jdztc.com  景德镇名瓷在线 http://www.jdzmc.com

《春江水暖鸭先知》

《花中情》

  在人类发展史中,人与大自然中的花鸟虫鱼、飞禽走兽始终有着密切的关系,这正是在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中,动物题材占有重要位置的原因。
    在远古时代,人们对风、雨、雷、电、天、地都有神秘感,对大地上的凶猛动物如虎、豹、狮、狼等,有很强的警畏心理。这种警畏感逐步发展成为“图腾崇拜”。原始人认为,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有血缘关系。于是,就把这种动物当作祖先和神灵来崇拜。在古代彩陶文化中,有“人面鱼纹盆”,这就是先民崇拜鱼的物证。彩陶饰纹中,大量的鱼、鸟、鹿、龙纹,都是图腾崇拜的避邪物。动物图腾崇拜是工艺美术晶中动物画的起源。
    中国图腾崇拜有一个演变过程,由蛇、鸟、熊、虎变化成为人面兽身的图腾形象,炎帝人首牛身,女娲、伏羲是人首蛇身。隋代青瓷十二生肖俑,皆为人身兽首,制作精致,造型奇巧,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。  
    龙、凤、麒麟等神灵动物,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,是流传千古,经久不衰的永恒艺术题材。这些神话传说中的神物,谁也没有见过。然而,中国古代民间艺匠却发挥了高超的艺术想象力,把多种动物的局部组合在一种神物的身上,把人们心目中的模糊形象,雕刻、装饰成为既能看见、又能用手触模得到的生动形象,而且成为人们的保护神,逢凶化吉,带来幸福、快乐。龙的身上集中了蛇、鱼、鹿等动物的个别部分。凤凰被人们誉为“百鸟之王’,它那美丽的身姿上,有孔雀、仙鹤等鸟类的特征。朱雀、玄武等动物也是多种动物的结合化身;正由于龙身上有七种动物的特点,人们才相信它具有能上天下海、呼尽唤雨的本领,对它崇拜得五体投地,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.图腾崇拜在人们的心中,有很重要的影响,对远古时期的文化、艺术有重大的支配作用,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学艺术遗产.对当代民俗文化、宗教信仰.仍有深远的历史影响,舞蹈、傩戏。面具、服饰中,都有图腾崇拜留下来的痕迹。
    十二生肖,是中国特有的民俗文化,天士地支中的十二支与动物的对应关系,同样起源于远古时期人们对动物的崇拜。与民间艺术、生活、风俗都有很大的关系。费尔巴哈指出:“人之所以为人,要依靠动物,面人的生命存在所依靠的东西,对于人来说就是神。”十二生肖中的猪、马、牛、羊、狗是野生动物经过人类的狩猎捕获后,逐渐被人们驯服,养殖,面成为家畜,成为人的生存依靠动物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人类与动物共同生存,被人们驯养的动物,与人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。公鸡报晓,水牛耕田,狗是猎人的好帮手。在古代将土们冲锋陷阵,马是骑土们’出生人死的伙伴。西安秦陵兵马俑的浩大阵容,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,被人们誉为“艺术奇迹”.这就是古代陶工出色的造型技巧,所给我们留下的珍贵艺术结晶。
    “意识起初只是对周围的事物在头脑的印象,也是对自然界的一种意识反映。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、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。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,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威力。”人类在蒙昧时期,对狂风暴雨、洪水猛兽、四季变化,都感到很神秘。在原始人留下的岩画、彩陶文化中,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人与自然、与动物的关系,人对自然界的意识形态。古代民间艺术中的很多作品,就是古代艺匠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思维记载,以形象化的语言,向我们讲述久远的历史故事。强烈的动态,粗犷的手法,鲜明的特征,内涵的神秘性,体现了古代民间艺术的共性和个性。古代民间艺术家在创造形象时.不仅依赖对物像的观察,而且依靠意象记忆。陡峭山壁上的岩画,以丰满的画面,简炼的手法构成,是当时的人们意像记忆留下来的形象,高度概括了物象的特征,将物象的特征加以抽象变形,成为有意味的艺术形象。汉代画像砖、画像石上的动物纹样,也是以概括手法造型,产生出强烈的动态,以阴线刻和凹刻技法刻出的图案,线条虽然比较纤细,却有“铁线描”般的喇劲有力,装饰性很强。生动有趣的形象,令人回味无究。汉代瓦当上的青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,从自然界的动物中,抽取美的特征,以优美的弧形构图,神韵独特,对后世的动物题材的艺术创作,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。
    在民间工艺美术品中,花鸟、动物题材多含有吉祥寓意。虎谐音“福”,用于避邪降福。鹰用来镇宅保平安,鸡象征吉利;龙、凤更是人们喜爱的祥瑞题材,·麒麟送子、’五福(蝙蝠)捧寿”、‘三阳(羊)开泰”、‘福禄寿喜”(蝙蝠、鹿衔灵芝、寿桃、喜鹊)等等,都是家家户户喜爱的剪纸、年画、瓷画、建筑雕刻上常见纹样。
   
  景德镇陶瓷装饰,从宋代开始,经过元、明、清、近代,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少动物题材造型。瓷雕、瓷画中的动物形象,陈列在上自皇宫大院,下自农村小屋,与民间建筑中的人物、花鸟、动物雕刻,相映成趣,满足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、向往吉祥如意的心态。
    民间艺人的创作,专注于情感的表达。他们在造型设计时.不是以物象的原型来模投复制,而是根据形态在心中的印象来以概括、装饰、取舍,反映物象质朴的情趣。同样是老虎,不同形式的作品中,就有着不同的装饰手法。国画老虎凶猛威风,以写实为特点,民居雕刻、民间青花中的老虎,则显得像猫一样温驯、可爱,以童趣为特色。
    人类与动物之间有血缘关系,人的祖先是原始人,原始人又是从猿猴进化过来的。劳动使猿变成人,由只能维持自己的生存.到变成能制作工具,发明陶瓷。从蒙昧时代过渡到野蛮时代,再发展到文明时代的过程中,也就是岩画,彩陶文化,到青铜文化、陶瓷文化的历史进程。在这个过程中,人类与动物、植物,始终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。大自然是动物的乐园,同时,又是动物生存的威胁.唯有既能保护自己,又能与猛兽搏斗的动物,才能适应生态环境。   
    在森林、草原、河滩、深山,天上飞的.地上跑的,水里游的动物,品种繁多,形态各异。它们有着广阔的天地,’海阔凭龟跃.天高任鸟飞。艺术家要想在作品中,有独到之处,就必须师自然,师造化。’生活是创作的源泉”。动物题材的创作.就更需要到自然中去观察动物的生活环境.熟悉他们的性格特征、形态特征。古代的文人学士,留下过“梅妻鹤子”、“羲之爱鹅的佳话,现代生活中,更有不少人养鸟.把猫、狗、兔等动物宠爱得象孩子般宝贵。到名山大川去观赏动物的野趣,是人们旅游、休闲的一项重要活动。
    著名陶瓷雕塑家周国桢教授指出:“造型艺术是依靠形体、动作来揭示其性格和感情,没有性格和感情的动物雕塑,只能是一个没有灵魂的驱壳。一倘若投有观察生活的敏锐眼力,不去掌握动物的基本特征,不吸收自然生态美的因素,必将变成空虚的主观捏造。”我在创作动物题材的作品时,曾在周教授的教导下,进行过扎实的写生练习,在艺术实践中,深刻体会到陶瓷装饰必须结合时代生活,从大自然中寻找创作素材。只有深入生活.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,做到“胸有成竹’,从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生活源泉中汲取营养。

zhuzhengrong0914c.jpg (59941 字节) zhuzhengrong0914d.jpg (49018 字节)
● 新彩《画中有诗》

    从古到今.有成就的艺术家不仅师自然,而且善于从前人留下来的艺术遗产中得到启示。在前人的基础上.结合现代审美情趣,创造新的艺术形像。在大自然中.感受生命与环境的依存关系.心境与物象交融渗透,从对动物的感性认识,进一步深化到动物与人类的情感世界的理性认识。有了这种深刻的感悟,再动手创作.人们就会发现,与动物原型相比,形象已经不是自然的复制品,而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深遽的意境。周国桢的瓷雕“动物世界”和现代陶艺作品,既是大自然生灵的再现.又有现代审美意识的观念。而且,将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,形成新颖独特的艺术世界:他的动物瓷雕,以拟人化的形态制作,具有很强的诙谐幽默情趣。捂着脑袋的猩猩,害怕“枪打出头鸟”.“今天我生日”.小熊神气活现。“天亮了”、’“雄鹰”中的阳刚之气,显示出顽强的生命活力。周国桢教授将他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思考.揉和到自己的作品中.将材质的巧妙运用,形象的奇特变形,色釉的创造性运用,手工制作的质朴造型,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,对我的动物画创作,有重要影响。
    我曾在农村下放过八年.对乡下树林中的小动物很熟悉,小猴、小松鼠、水鸭、小鸡.在乡村,山沟里经常能见到。农闲季节,我喜欢到山里观察动物,有时也画些速写.为以后进行艺术创作打下了基础。
    陶瓷动物装饰的美感,就在于艺术家抓住了动物的形态特征,捕捉到它们的瞬间神态表情.以灵巧的手法,特定的材质。色釉来造型,使人们产生出愉悦的美之印象。大自然的怀抱里,哺育出芸芸众生.并赋于大于世界中的不同生物以不同形体。达尔文说过:“不仅是人类.就是最小动物也具有美感“当然,动物也有美丑、善恶的不同特性  狗熊.野猪、蟾蜍,正由于丑.就被人们把它们的丑态加以夸张变形,而显示出特殊的美  丑到极致。有时,反而能产生出极致的美.这就是艺术造型与动物原型的区别所在。
   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.人类与动物有着特殊的感情。在远古社会,人们与动物一起休养生息,相依为命,进入文明社会以后.人们把对动物的情感倾注到艺术作品中,民居建筑、工艺美术、音乐戏剧、涛歌散文中.动物题材的作品不仅给人们以高雅的艺术享受.而且能打动人的心弦.引发出感情上的共鸣我们欣赏汉代铜奔马,抚摸木雕上的:仁马纹饰,听到民族音乐中“百鸟朝凤”的美妙旋律.都会如同进入动物世界,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气蓬勃。
    情趣、意境是艺术作品的生命,是作品的灵魂。将自己的爱好、情感,寄托在作品形象身上,就会使动物形象既生动又有情趣,把观赏者带进“回归自然’的境界。我在创作系列动物瓷画时,就考虑到:如何把动物与人的情趣结合在一起,通过艺术实践,从这方面有了较好的表达技法。我的体会是:小动物与小孩一样,都幼稚单纯,善良可爱。我的动物画.往往把自己对孩子的喜爱之情来创作,也受到观众的喜爱。
    树林中的小松鼠,灵活,机敏,逗人喜欢。我在画松鼠前,不仅研究了古人的画技,而且饲养过小松鼠,朝夕相伴,自然就会产生感情,而情感又是灵感的源泉。松鼠明亮的眼睛.小小的嘴巴,厚实的大尾巴,非常有趣。通过对它的仔细观察,写生作画抓住动态情趣.在瓷器上装饰,我把形象作了变形,脑袋嘴巴缩小,眼睛画大些,突出它的神情,尾巴加厚。通过艺术处理,保留了松鼠的特征,突出了它的情趣。松鼠的绒毛;是很难画出毛茸茸的质感的,在釉上可以用“丝毛法”,把笔锋打扁,擦出质感,而在坯上,则难以表现。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,我把国画的皱擦、晕染法用来画松鼠的皮毛,终于找到了恰到好处的表现技巧,松鼠的皮毛毫尖显示出似乎能摸到毛茸茸的触感。
    过去,古代艺匠创造过很多杰出的动物作品,“马踏飞燕”、兵马俑、石雕狮子,陶塑“唐三彩”,骆驼、骏马等,流传千古,至今仍然有很强的艺术魅力。当代艺术家继承、发展优秀民族文化传统,结合现代生活,创作出有很强艺术个性的动物艺术品.经大自然的动物更引人人胜。环境动物雕塑中的“双鹿”,体现出深厚的母子情,与树林、草地和谐的融为一体。瓷雕、瓷画中的动物,与人们住宅、客厅、书房的环境相衬托,有美化环境的观赏效果。
    在动物瓷画中,我追求自己的风格,突破前人的技法,既吸收传统艺术的精华,又追求现代艺术中的明快、高雅、简洁的画风。在人的一生中,是会与某种事物有缘的.不论是从事科学、文化,还是投身文学、艺术,只要结下情缘,必然会有收获。我在陶瓷学院深造期间,曾跟随雕塑大师周国桢教授学习动物瓷雕,在他的亲自示范下;创作过瓷雕小品,从九十年代起,在瓷画中专攻动物题材,绘制了动物系列作品:小松鼠、小浣熊、雏鸭、小鸡。釉下、釉上、意象、具象的都有,利用不同材质的泥性、料性,充分发挥材质美,把动物装饰与瓷器的晶莹玉润特色相结合,受到艺术评论家的高度评价,日本恩巴“中国近代美术馆”收藏过我的“松鼠”瓷板画。
    我们的艺术创作.就是要把生活中的物象进行再创造,变成“有意味的”艺术形象、花鸟、动物艺术品,不仅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吉祥题材,给人们以心理上的需求满足。同时,大自然中的万千景象,在艺术家的笔下,往往也是人世间的折射写照,寄托着创作者的文化思考和情感表达。大自然中的动物.非常活跃,稍纵即逝,很难仔细观赏。但是,通过我们的画笔,就能把动物美好的瞬间情态定格,成为可以品味、揣摩的艺术作品。把生活情感和动物特有的情态组合在一起,传统技法和特技结合在一起.才能使作品耐人寻味,艺术家是大自然的主人.是大自然的情人。同时,又是大自然的仆人。大自然是艺术工作者的创作基地,没有切实的生活感受,停留在前人留下来的画册上,照搬到自己的作品中去,是不可能有独特的美感。森林、草原、乡村.新鲜的空气,丰富的景象,使人心旷神怡。鸟语花香,鸡鸣狗叫,农村生活的情调,坐在画室里是体验不到的。画动物要以动物为师,同时,又要以“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”的取舍来“迁想妙得”,就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。
    在形象的处理上,点、线、面的结合,情与景的交融,动物与生活环境的烘托,都很重要。线条的抑扬顿挫,有鲜明的韵律节奏感,自然风景中的一角与动物的天性和谐地构成一个完整的布局,“回归自然”的返朴归真,才能完整的体现出来。经过十年的艺术探索,我由喜爱动物开始,到探索动物画的表现技巧,有了不少感受。陶瓷装饰与动物世界的关系,也就是艺术创作与深人生活的不可分离。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“入木三分’的洞察力,是很难创作出清新动人的作品。艺术创作曾被人称为“饱经磨难的事业”,是很有道理的。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在一首词中.生动的描述了陶瓷与人的关系:“土是有生之母,陶为人所化装。陶人与土配成双、天地阴阳酝酿。水火木金协调,官商角微交响.汇成陶海叹汪洋,真是森罗万象。”人类的祖先在山洞中生存,在树上栖身,电闪雷鸣把干燥的技叶燃烧成熊熊烈焰,启发人们发明出火种。陶瓷是火与土结合的产物,从彩陶文化中的动物形角,到民间青花的奔马游鱼,从古代艺人雕刻的“牧牛图”,到现代陶瓷艺术的动物瓷雕、瓷画,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.体现了人与动物的密切联系,人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。
    虽然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,但是.我感到,在动物瓷画中,仍然有未经开垦的处女地,有待我们去探索。只有经过更深刻的研究、开拓,才能把更多的动物表现得更加完美。动物瓷画、瓷雕,有着广阔发展前景。    (本文编辑:余宏)

 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,提供资源共享,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,请通知本站,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!
 本站资源在任何第三方被公布或引用,但没有履行上述义务,本站将依法
《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》追究侵权责任。

文章录入:李申盛    责任编辑:李申盛 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
  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
    没有相关文章
      网友评论:(只显示最新10条。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!)